富了玉麥 強了邊防,西藏山南隆子縣玉麥鄉(xiāng)軍民堅持興邊固防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晏良 李國濤 孫梁 責任編輯:王鳳 2022-08-11 10:15:16

西藏山南隆子縣玉麥鄉(xiāng)軍民堅持興邊固防——

富了玉麥 強了邊防

■中國國防報記者 晏良 特約記者 李國濤 通訊員 孫梁

卓嘎、央宗姐妹和官兵在巡邊途中。李國濤 攝

旭日東升,炊煙裊裊,一群牦牛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間悠閑覓食。立秋剛過,在臨時搭建的板房里,卓嘎一大早就開始忙起來。擠完奶,她熟練地操作牛奶分離機制作酥油。雖已是花甲之年,但她動作麻利、精神矍鑠。

勞作間隙,卓嘎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遙望玉麥山谷。青山綠水間,家家戶戶屋頂上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同樣火紅的,還有繪于山間大石上的五星紅旗和山坡上“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幾個大字。

3644平方公里的玉麥鄉(xiāng),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藏南大地。這里離祖國的心臟很遠,離祖國的主權卻很近。由于地處偏遠條件艱苦,曾經很長一段時間,玉麥鄉(xiāng)只生活著桑杰曲巴和女兒卓嘎、央宗3人,被稱為“三人鄉(xiāng)”。父女幾十年堅守苦寒之地,秉持“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的堅定信念,以抵邊放牧的方式守護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將國旗掛在走過的每一條路上,“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國每一寸土地”。

“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2017年10月28日,習主席給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勉勵她們繼續(xù)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ㄒ粯釉谘┯蜻呞?,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習主席的回信也是寫給全體玉麥軍民的?!笔盏交匦?,牧民群眾和駐軍官兵精心裝裱回信內容,擺放在家中顯眼位置,張貼在軍營櫥窗,更深深銘記于心。扎根玉麥、建設玉麥、守護玉麥,成為玉麥軍民的共同選擇和自覺行動。

沐浴新時代的春風,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曾經的“三人鄉(xiāng)”已建成幸福、美麗的小康鄉(xiāng),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如今,一條平整寬闊的柏油路從海拔5200米的日拉山蜿蜒而下,玉麥軍民出山時間由4個小時縮減至1個小時。5G通信基站高聳入云,電波跨越萬水千山。輕鋼龍骨結構的藏式別墅里,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一應俱全,67戶200余名玉麥人盡享幸福時光。玉麥基層供銷農牧民專業(yè)合作社內,鄉(xiāng)親們趕制著各類手工藝品。西藏山南軍分區(qū)某邊防團連隊訓練場上,官兵們殺聲陣陣,響徹山谷……

“我們要把這些寫進信里,好好向習主席匯報!”今年是習主席回信5周年,姐妹倆醞釀著報喜之事。去年,玉麥鄉(xiāng)開辦“藏湘豬”養(yǎng)殖場,產品遠銷湖南,鄉(xiāng)親們拿到的分紅鼓足了錢袋子。玉麥鄉(xiāng)走在鄉(xiāng)村振興前列,成為西藏自治區(qū)“幸福美麗邊境小康示范鄉(xiāng)”。

富了玉麥,強了邊防。在卓嘎的新家旁,一棟房子上的“桑杰曲巴舊居”6個燙金大字格外醒目。2020年7月整修翻新以來,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僅今年上半年,舊居就接待游客2000余人。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主動請纓,兼職擔任舊居講解員。索朗頓珠是玉麥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畢業(yè)后放棄大城市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回鄉(xiāng)加入巡邊興邊強邊的隊伍。卓嘎的大女兒巴桑卓嘎2019年大學畢業(yè)后,也回到玉麥,成為鄉(xiāng)村振興專干。

玉麥山谷有來人,卓嘎、央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民扎西西洛是2019年4月搬來的新玉麥人。他加入放牧戍邊的隊伍,堅持跟著邊防官兵一起巡邏:“黨和國家關心關懷我們,我們要看好守好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兩年前,他正在讀大學的兒子尼瑪扎西深受父親感染,和同鄉(xiāng)次仁旦巴一起報名應征,成為玉麥山谷走出的首批新兵。今年,兩名青年服役期滿,不約而同遞交留隊申請,矢志建功軍營。

新生代戍邊力量,成為玉麥亮麗的風景線。邊防團2003年出生的列兵唐自祥,一下連便體驗了桑杰曲巴的巡邊路,隨后向連隊黨支部遞交巡邏申請?!斑B隊組織新兵學習習主席的回信,大家深受鼓舞,巡邏路上再難再險也不怕。”唐自祥豪情滿懷。

“人人是衛(wèi)士、戶戶是哨所、全鄉(xiāng)是堡壘、放牧是巡邊、生產是執(zhí)勤”,這是玉麥軍民同心戍邊的生動寫照。2020年初,以“共學黨的理論,固信仰信念;共建基層組織,固一線堡壘;共促民生改善,固脫貧成果;共樹文明新風,固民族團結;共守神圣國土,固邊境安寧”為內容的軍地基層黨組織“五共五固”活動在玉麥火熱展開,新時代的玉麥軍民主動作為、接續(xù)奮斗,共繪甘心奉獻、合力發(fā)展、同心衛(wèi)國的美麗畫卷。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