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釋放雙擁新動能
——黑土地主要分布省區(qū)新時代軍民創(chuàng)新實踐一瞥
寫在前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有“一兩土二兩油”的說法,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四省區(qū)。6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8月1日起施行。如今,生活和駐守在這片沃土上的廣大軍民,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不同方式保護黑土地,讓黑土地煥發(fā)新時代的新生機。

監(jiān)測黑土。池尚卓攝
黑龍江省綏濱縣精挑細選“田保姆”
退役軍人當田長
■陳 偉 池尚卓 張鳳龍
在一大片黑油油的耕地上,隱約可見遠處有個身影。“那是我們村的田長、老兵郭合利?!?10月16日中午,我們跟隨黑龍江省綏濱縣綏濱鎮(zhèn)大同村黨支部副書記金子強,來到郭合利身邊時,他正俯身用尺子測量新犁翻的耕地深度?!巴恋厣罡饶芨纳仆寥?,又能增產增收?!惫侠忉屨f。
今年3月,綏濱縣建立三級田長制,以縣級田長制工作委員會為主導,9個鎮(zhèn)級田長、109個村級田長為支撐,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進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管理,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守住耕地紅線。據悉,經過各級認真遴選,像郭合利一樣擔任各級田長的退役軍人達67人,占全縣田長總人數的半數以上?!巴艘圮娙擞X悟高、能力強、作風好,是理想的田長人選。”綏濱縣總田長高德軍說,“退役軍人當田長挑大梁,上上下下都放心?!?/p>
“誰違法動耕地,先問問郭合利答不答應。”在大同村,村民常這樣說起郭合利。有一次,郭合利發(fā)現一位承包魚塘的村民建造簡易房,正好建在相鄰的耕地上,他立即趕來制止:“占用耕地是違法的,必須拆除!”
郭合利是個細心人,對全村6030畝農田了如指掌。有一次,他在日常巡查時發(fā)現樹叢后有人影晃動,近前一看,是村里一個養(yǎng)羊的農戶正在取土。郭合利趕忙制止:“這土可不能動!”“俺就是為了給羊圈墊墊土,用的也不多。”農戶辯解道?!斑@哪行呢?你挖一點、我挖一點,來年這地頭咋種莊稼?再說這也違法啊!”經一番苦口婆心的勸導,那位村民把已經挖起的土放回原處,并恢復原貌。
村里還曾有人試圖在耕地上種樹,也被郭合利及時勸阻?!坝谰没巨r田不能‘非糧化’,這個紅線誰也不能碰!”郭合利說,“當了田長,就得負起田長的責任?!?/p>
黑龍江省蘿北縣鼓勵軍屬黑土地上創(chuàng)業(yè)
軍嫂開辦“智慧農場”
■陳殿龍 帥同升 郜建偉
秋風起,稻谷熟。在黑龍江省蘿北縣,走進由軍嫂王麗開辦的“智慧農場”,只見傳統(tǒng)的“鎬鋤鐮犁”變成了智能化的“金戈鐵馬”:農場無人化、運糧信息化、儲糧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農業(yè)成為活生生的現實圖景。
1973年出生的王麗,丈夫在邊防某部服役。這幾年,村里外出務工或經商的青壯年越來越多。2019年,她萌生了承包土地、開辦農場的想法。她做通家人工作后,成功流轉了300多畝黑土地進行規(guī)?;N植。沒想到,當年秋收時碰上陰雨天,因缺少勞動力,大型機械又下不了地,忙碌一年種出的糧食在地里發(fā)霉……
這一教訓,讓敢想敢干的王麗下定決心,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她南下北上,數次參觀見學,有了更大膽的想法:改變低效的生產方式,建設“智慧農場”。
時隔一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王麗和3名軍嫂、4名退役軍人貸款興建了一個小型“智慧農場”。王麗邀請省、市農業(yè)專家現場進行智能化耕、種、防、收指導,與3家省內外知名的“智慧農場”合作,選送培訓農機手,以租賃形式用上了無人機、播種機等價格較高、一時難以購買的設備。
蘿北縣廣泛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土壤特性對化肥用量進行科學配比,為黑土地科學搭配“營養(yǎng)餐”,助力王麗的“智慧農場”做到“缺什么補什么,缺多少補多少”;“智慧農業(yè)系統(tǒng)”根據當地黑土地幾十年來的氣候狀況,適時提示為農作物上水、旋耕、施肥、防治病蟲害,助力王麗的“智慧農場”實現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今年秋季,“智慧農場”的玉米喜獲豐收?!澳壳拔覀冎皇切≡嚺5叮确e累了本錢,肯定會擴大種植規(guī)模?!蓖觖愓f。
遼寧省遼陽市菜農真情回報子弟兵
無公害蔬菜進軍營
■姜玉坤 李 凱 姜凱豐
“點贊,無公害優(yōu)質蔬菜進了軍營!”前不久,當一輛輛滿載無公害優(yōu)質蔬菜的運輸車駛入駐遼寧省遼陽市各部隊時,受到官兵歡迎。
地方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當地黑土肥沃、水土光熱資源獨特,盛產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是東北有名的“菜籃子”。近年來,全市推廣無公害優(yōu)質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實行蔬菜統(tǒng)一品種、統(tǒng)一購藥、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檢測、統(tǒng)一標識、統(tǒng)一銷售,形成2.9萬畝蔬菜基地,9個鄉(xiāng)鎮(zhèn)、9400多戶農民參與的無公害優(yōu)質蔬菜生產集群,年產量高達12萬噸,其中西紅柿、西蘭花、紅辣椒、香菜等30個蔬菜品種走俏市場。2020年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向暢銷的蔬菜嚴重滯銷。遼陽軍分區(qū)領導聞訊后,立即協調駐軍單位火速支援,解了菜農的燃眉之急。
“患難見真情,還是子弟兵?!币咔檫^后,經退役軍人、菜農富振東提議,328家蔬菜生產大戶決定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聯手優(yōu)先保障駐軍單位。自此,大批無公害優(yōu)質蔬菜源源不斷進入軍營。遼陽軍分區(qū)保障處助理員王春宇介紹:“按照‘一批一檢’要求,送到軍營的無公害優(yōu)質蔬菜,全程實施一對一、點對點跟蹤監(jiān)測,既滿足了駐軍部隊的采購所需,也保證了疫情期間蔬菜供應的質量和渠道?!?/p>
遼陽市具有光榮的擁軍傳統(tǒng),連續(xù)9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2021年春節(jié)前,有關部門向全市現役軍人、退役軍人發(fā)放擁軍“暖心卡”。今年6月,伴隨遼陽市愛國擁軍促進會的成立,社會化擁軍力度進一步加大?!安宿r回報子弟兵,無公害蔬菜進軍營,正是擁軍傳統(tǒng)的體現,也是社會化擁軍的創(chuàng)新實踐。”市雙擁辦領導說。
無公害優(yōu)質蔬菜進軍營,實現軍地雙贏。兩年多來,在疫情沖擊下,有駐軍部隊這個“大客戶”兜底,蔬菜生產基地的經濟收益一直有保證。同時,無公害優(yōu)質蔬菜也讓官兵吃得更安全、更健康。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科學種植中藥材
優(yōu)撫對象腰包“鼓”了
■趙明日
“種植面積減了,藥農戶數少了,效益卻高了!”10月中下旬,又到了根及根莖類入藥的中藥材采收季節(jié),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種植中藥材的軍屬、退役軍人和重點優(yōu)撫對象們的腰包“鼓”起來,高興地相互交流。
伊通滿族自治縣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處長白山余脈向松遼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有耕地187萬畝,其中黑土區(qū)域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95%。2018年,國家啟動第二批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縣申報遴選工作,伊通被確定為吉林省7個第二批新增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縣之一。
近年來,伊通滿族自治縣采取務實舉措,彈好保護黑土地、發(fā)展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的“協奏曲”。“中藥材種植不能破壞黑土。”一大批優(yōu)撫對象利用山地、丘陵發(fā)展林下經濟,廣泛種植蒼術、板藍根、射干、蒲公英等40多個中藥材品種,全縣初步形成了規(guī)模中藥材種植基地。
有關部門結合黑土地保護、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訓等長期或專項活動,多次舉辦中藥材種植培訓班,培訓中藥材種植戶。除聘請吉林農業(yè)大學、長春中醫(yī)藥大學教授集中授課外,還邀請當地種植戶言傳身教。如今擔任縣中藥材協會會長的馬云甫,就是較早傳授經驗的中藥材種植戶之一。
在縣中藥材協會和馬云甫的幫助下,家住西葦鎮(zhèn)西葦村的軍屬趙軍,從2017年開始加入中藥材種植行列。2018年,退役軍人吳文江成功申請發(fā)展村級集體經濟主體資金,利用山地、丘陵開發(fā)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已超過300畝,成為當地有名的中藥材種植大戶。
發(fā)展為了百姓,致富不忘擁軍。如今,滿鄉(xiāng)伊通藥材飄香四野,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軍屬和重點優(yōu)撫對象依靠種植中藥材致富。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神奇的黑土地實現了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武警內蒙古總隊興安支隊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軍營內外開設“黑土課”
■宋英雷 本報特約記者 毛勝濤
“黑土地就是老百姓的金飯碗,作為駐守在黑土地上的武警官兵,我們一定助力保護黑土地,軍民合力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當天,武警內蒙古總隊興安支隊執(zhí)勤四中隊指導員李野說。
前不久,“2022中國·興安盟大米產業(yè)發(fā)展峰會暨農特優(yōu)品產銷對接訂貨會”在上海舉辦,興安盟大米等優(yōu)質特色農畜產品“組團”走出內蒙古,走向全國市場。李野根據這一新聞,宣傳駐地保護開發(fā)黑土地的重大意義。
支隊史館一張《官兵不等不靠自主建設》的照片,十分引人注目。講解員張旭朋介紹,支隊前身為黑龍江省軍區(qū)某部,調防到素有“塞外北大荒”之稱的保安沼地區(qū)執(zhí)行軍事任務時,官兵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甘當拓荒牛,敢為天下先,刨凍土,建營房,斗洪魔,守邊疆,用青春、智慧和汗水溫暖了腳下這片黑土地,寫下了拓荒史上的壯麗詩篇。
亙古黑土地,濃濃軍民情。如今,這片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北緯46度的寒地,已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水稻黃金帶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嫩江河畔“魚米之鄉(xiāng)”享譽全國。近年來,支隊官兵大力弘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積極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印發(fā)宣傳材料、張貼標語口號、設置流動展板等,引導農牧民保護黑土地、守護大家園。
進入新時代以來,總隊、支隊兩級協調各類資源,因地制宜幫助駐地農牧民脫貧致富,全力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曾助力兩個村223戶711人實現脫貧。承包300多畝黑土地的種糧大戶衛(wèi)成才介紹,支隊援建的好田嘎查肉牛場、哈拉黑村林下豬養(yǎng)殖基地已初具規(guī)模,在黑土地上致富振興的農牧民由衷感謝子弟兵。

測量把關。李振攝

現場采摘。姜凱豐攝

藥材飄香。依萱攝

秸稈還田。趙東亞攝

分享喜悅。李野攝

深耕細作。馮磊攝
雙擁心語
形成1厘米黑土層,需要400年左右的時間!黑土地是大自然的饋贈,也是時間的禮物。保護好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廣大軍民責無旁貸。
——陸軍第80集團軍某旅指導員王翔宇
權威統(tǒng)計顯示,東北黑土地的糧食產量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商品率占到三分之一。軍嫂在黑土地上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既是響應鄉(xiāng)村振興號召,也是投身生態(tài)文明建設。
——黑龍江省蘿北縣軍嫂 高 宏
在地理課上,我知道了全球有三大黑土區(qū),其中之一是我國東北地區(qū)。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保護好黑土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tài)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qū)中學生 李奕儒
黑土地,不只是東北的黑土地,更是我國糧食安全的穩(wěn)定器、壓艙石,保護黑土地沒有“局外人”。打響黑土地保衛(wèi)戰(zhàn),呼喚軍民勠力同心,積極行動起來。
——軍隊系統(tǒng)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曾潤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