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葉雙民堅持學雷鋒、講雷鋒、做雷鋒——
“心里住著個好榜樣”
■侯云峰 中國國防報特約記者 喬振友
葉雙民在“葉雙民紅色工作室”講雷鋒故事。張玉寬攝
年逾古稀的葉雙民,總是閑不住。
前兩天,遼陽縣中等職業(yè)技術(shù)專業(yè)學校開展國防教育,邀請葉雙民去講課。接到邀請后,他特別重視,抓緊時間完善講稿,還囑咐家人把他的老軍裝熨得板板正正的。
講課那天,葉雙民戴上軍功章和紀念章,以《與祖國同行 做雷鋒傳人》為題,為師生們講了一堂精彩的國防教育課。
這么多年,葉雙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學雷鋒、講雷鋒、做雷鋒。
葉雙民說:“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充滿偶然。但我與雷鋒‘結(jié)緣’并不是偶然的?!?/p>
1948年,葉雙民出生在遼陽首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
作為遼陽第一山,首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葉雙民打小就聽到許多戰(zhàn)斗故事,像抗聯(lián)將領(lǐng)李兆麟等英雄人物事跡更是熟稔于心。
1963年,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在全國掀起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得知雷鋒入伍前曾在遼陽工作過,葉雙民非常激動,下決心要追隨雷鋒足跡參軍報國。
1968年,葉雙民如愿走進軍營。進行思想摸底時,連隊干部問葉雙民有什么打算。他拿出一本幾乎被翻爛的《雷鋒日記》說:“我要向雷鋒學習,做一名合格的戰(zhàn)士?!?/p>
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葉雙民學習訓練從不落下,還常常幫戰(zhàn)友一起進步。后來,他當上班長,被評為“五好戰(zhàn)士”和“學雷鋒標兵”。
1979年,葉雙民以干部身份轉(zhuǎn)業(yè)回到地方,可他并沒有忘記入伍時的初心,工作之余仍常參加義務(wù)勞動或幫助別人。
當?shù)赜幸晃豢姑涝媳?,孤寡獨居,生活困難。一有空,葉雙民就去看望他。夏天,葉雙民給他送涼席、掛蚊帳,冬天幫他拉煤、劈柴、糊窗戶。后來,老人身體不好住了院,葉雙民守在病床前照顧。
寒來暑往,歲月流轉(zhuǎn)。葉雙民陪伴老兵近二十年。彌留之際,老兵拉著葉雙民的手說:“我這一輩子無兒無女,是你讓我感受到了兒女親情。”
這些年,葉雙民資助或幫扶的退役軍人和軍烈屬已有百余名。
2004年,葉雙民退休,有了更多時間去傳播雷鋒精神。
校園、醫(yī)院、軍營、社區(qū),處處留下他宣講的身影。每年3月5日,他還帶領(lǐng)家人到遼陽“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碑前瞻仰緬懷。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雷鋒事跡,他甚至將不足40平方米的家打造成“公開大講堂”。
2006年,葉雙民和3位退休的老黨員帶著雷鋒精神宣傳畫,從雷鋒入伍地遼陽市弓長嶺出發(fā),一直騎行到雷鋒家鄉(xiāng)湖南省望城縣,途經(jīng)6個省100余處紅色景點。那次,他們共騎行2個多月,行程萬余公里。
一束微光,照亮一片天空。20年來,作為遼陽市國防教育宣講團成員,葉雙民為社會各界宣講1500余場次。2023年,在白塔區(qū)襄平街道幫助下,他將家中的講堂搬到社區(qū),成立“葉雙民紅色工作室”。如今,工作室已經(jīng)接待150余個單位和家庭來訪。
“雷鋒同志曾說,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之中去。與他相比,我做得還遠遠不夠?!比~雙民說,“這么多年,我始終覺得心里住著個好榜樣。能學習他,成為他,讓我引以為豪?!?/p>
據(jù)了解,葉雙民曾被評為“遼寧好人”“遼寧省學雷鋒標兵”“遼陽最美退役軍人”,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