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很冷,血很燙”
■韓建軍
“朔風怒吼,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風侵人夜難眠?;鹂拘厍芭?,風吹背后寒,壯士們,精誠奮發(fā)橫掃嫩江原……”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白山黑水又仿佛響起東北抗聯那首著名的《露營之歌》。
從1931年到1945年,東北抗聯堅持14年,“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1940年2月,楊靖宇在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中孤身與敵周旋5晝夜,彈盡糧絕后,面對敵人的勸降,他說道:“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犧牲后,日軍剖開其胃部,發(fā)現僅存枯草、樹皮和棉絮。
“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貳的意志是不會動搖!”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抗聯官兵,“雪很冷、血很燙”的革命氣節(jié)感天動地。
血很燙,源于信念堅定?!鞍籽╀仢M大地,山中雪積及尺,抗日救國戰(zhàn)士,猶著單衣水鞋,日夜出沒于寇賊倭奴之封鎖線,其困苦頗甚。”這是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日記中的一段文字。在與黨中央失去聯系的日子里,周保中發(fā)自肺腑地說:“聽不到黨中央的聲音,接不到黨的指示。在最艱難的日子里,想念延安真像孩子想娘一樣。”在生命垂危之際,中共南滿省委書記魏拯民留下遺言:“我們的血不會白流,我們的革命紅旗會插遍全中國!”將士們堅信:“革命就像火一樣,任憑大雪封山,鳥獸藏跡,只要我們有火種,就能驅趕嚴寒,帶來光明和溫暖。”
血很燙,重在敢于斗爭。有這樣一組數據: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東北抗聯有數萬名將士血染疆場,30余名軍以上干部、百余名師以上干部壯烈犧牲。1942年2月,東北抗聯第三軍軍長趙尚志在對日作戰(zhàn)中重傷被俘,拒絕醫(yī)治,壯烈犧牲。日軍感嘆:“他像一頭雄獅,至死未屈!”1938年10月,東北抗聯第五軍第一師一支百余人的隊伍,在烏斯渾河畔被1000多名日偽軍包圍。婦女團8名女戰(zhàn)士彈盡援絕,挽臂涉入冰冷的烏斯渾河,書寫了“八女投江”的壯烈史詩。
血很燙,體現紀律自覺。1934年的一天,楊靖宇在洗臉時不慎將手槍放在視線外,僅因這一疏忽,他便在風雪中自罰站崗一小時,以此教育官兵嚴守槍械管理紀律。1936年的一次會議上,周保中檢討自己“性情急躁、影響團結”,提出“紀律嚴明是抗聯的生命線,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趙一曼被捕后,面對日軍長達9個月的非人折磨,始終未泄露黨的秘密。在冰天雪地行軍時,為避免暴露部隊行蹤,李兆麟忍痛將剛出生的孩子寄養(yǎng)在老鄉(xiāng)家。
血很燙,來自淡泊名利。曾就讀于清華大學數學系的馮仲云,沒有選擇名利雙收的學術事業(yè),而是走上東北抗日戰(zhàn)場,以馬皮、松子、草根等為口糧,與日寇血戰(zhàn)到底。1942年抗聯教導旅在蘇聯整訓時,蘇聯軍官許諾授予馮仲云少將軍銜。他婉拒道,“我的軍銜在東北抗日聯軍,不在異國他鄉(xiāng)”,堅持回國斗爭。1945年,抗聯戰(zhàn)士李思孝(后改名江子華)參與蘇軍對日作戰(zhàn),因戰(zhàn)功卓著,獲斯大林金星獎章。他回國后卻從未提及此事,直至多年后檔案解密,人們才知道他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戰(zhàn)士。他在晚年坦言:“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p>
人有剛骨,安身牢固。雪很冷,是困難,也是考驗;血很燙,是氣節(jié),更是風骨。新征程上,共產黨人、革命軍人應像東北抗聯將士那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氣節(jié)操守,磨礪風骨品格,鐵骨錚錚、堅韌不拔,讓熱血激蕩胸膛,讓浩氣長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