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拂過開山島
■李弘非 朱發(fā)
矗立在開山島上的王繼才塑像。 李弘非攝
春日的海面涌動著粼粼波光,我們迎著濕潤的海風,穿過綠意盎然的燕尾港鎮(zhèn)雙擁公園,王繼才先進事跡展示館呈現(xiàn)在眼前。
漫步瞻仰,我們仿佛走進了王繼才32年的守島時光。1面歷經(jīng)風吹雨打的國旗、1部手搖電話機、5臺聽壞的收音機、2盞用壞的煤油燈等展品靜靜地陳列在展柜里,帶給我們深深的震撼。每件展品都浸潤著王繼才“守島就是守家”的赤子情懷,閃耀著王繼才夫婦堅守孤島32年的精神之光。
王繼才第一次登上開山島時只有26歲。那是1986年,駐守開山島的部隊撤編,作為民兵營長的王繼才在老父親的鼓勵下,接下了開山島值守的“苦差事”。1個多月后,妻子王仕花追上了島。面對妻子的不解,王繼才說:“當年日軍就是以開山島為登陸據(jù)點進犯連云港的,開山島不能沒人守?!蓖跏嘶ɡ斫饬苏煞虻倪x擇,她毅然辭去教師工作,對丈夫說:“你守著島,我就守著你;你守著國,我便守著家?!?/p>
剛上島時,生活條件艱苦。一盞煤油燈、一個煤球爐、一臺收音機是王繼才夫婦在島上的全部家當。島上沒有淡水,他們就喝接來的雨水;沒有電,他們就點起煤油燈;他們像燕子銜泥一樣,從岸上一點一點地運來泥土,開辟菜園,種樹種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原本光禿禿的小島上栽滿了苦楝樹、松樹,石階上隨處可見各式新舊不一的修補痕跡,巴掌大的果園里種滿了桃樹、梨樹、櫻桃樹,葡萄架上還掛著零星的葡萄串……島上的每一處變化都飽含了王繼才夫婦的心血。
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一些組織走私、偷渡的不法分子看中了開山島。一次,一名商人把數(shù)沓厚厚的百元大鈔放在王繼才面前,想以旅游開發(fā)為名在島上開辦不法場所。其實當時,王繼才身上還因蓋房子背著1萬多元的債務,貧窮幾乎要擊垮這個家庭,但王繼才的態(tài)度斬釘截鐵:“我是一名黨員,別說你拿10萬來,就是拿百萬千萬,那也是不可能的!”
32年的守島生活,王繼才和王仕花夫婦省吃儉用,舍不得為自己添置新衣服,卻自費購買了200多面國旗。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場只有兩個人的升旗儀式便在小島上舉行。
“升旗!”王繼才一聲口令,五星紅旗在他手中冉冉升起,王仕花則站在一旁莊嚴敬禮。王繼才說:“開山島雖小,卻是中國的領土,必須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只有看著國旗在海風中飄展,我才覺著這個島是有顏色的?!?/p>
兒子在島上出生后,他為兒子取名“志國”?!爸尽弊稚厦嬉粋€“士”、下面一個“心”,王繼才期盼兒子長大了當一名戰(zhàn)士,一心一意去報國!王志國蹣跚學步時,便跟隨父母頂著海風、踩著陡峭石階,邁向海邊的升旗臺。五星紅旗獵獵飄揚,把一顆愛國奉獻的種子播撒進了他幼小的心靈。
2012年,王志國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畢業(yè),先后收到了幾家單位的錄取通知,待遇都不錯。王志國在電話里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父親時,王繼才卻說:“你想找份工資高的工作,我能理解。我知道,這些年沒能給你們好一點的生活。但是你要考慮清楚了,人生的第一步啊,光用錢衡量哪行?選工作最重要的標準,是等你到了我的年紀,不會為今天的選擇后悔!我看你還是到部隊去吧?!本瓦@樣,王志國選擇了參軍入伍,如今在海警部隊繼續(xù)守護飄揚在祖國海疆的五星紅旗。
王繼才夫婦為國守島的故事,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產(chǎn)生了越來越大的反響,但王繼才夫妻始終低調(diào)做人。2014年,夫妻倆被授予“時代楷?!睒s譽稱號。之后,他們陸續(xù)接到上岸作報告的邀請,王繼才都以守島為由婉拒。2017年,連云港市紀委舉行“清風拂港城”演講比賽,王繼才接到邀請后說:“島上一刻也不能離人,但是這個活動講清正廉潔,我愿意去。”隨后,王繼才又提了3個要求:不安排專車接送,不安排吃飯,不坐主席臺。
有些人以為,王繼才常年守島,報酬肯定不低。其實,20世紀90年代初,他們每年的補助是3700元,平均每人每月154元。1995年,開山島建起燈塔,王繼才夫婦因肩負守護燈塔的任務,每年收入增加了2000元,但每人每月的補助仍不到300元。
王繼才常說:“個人是小賬,國家是大賬。個人小賬算不過來的時候,就算一算國防大賬,一算心里就平衡了。”
海風鼓蕩,海浪澎湃。那些在濤聲中堅守的身影、凝結(jié)在五星紅旗上的信仰,以及奔涌在血脈里的忠誠誓言,伴著開山島清新的海風,將“守島就是衛(wèi)國”的信念播撒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