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某旅“花小錢辦大事”解決無人機維修保障難題——
易損件好修還能精修
■盛呈祥 章志揚
近日,陸軍某旅無人機專修室內,裝備維修員將一組有裂紋的旋翼支架放在維修平臺上進行維修。經過革新技術修復的旋翼重新裝回機身,無人機再次呼嘯升空。
“過去,無人機遇到這種程度的損傷只能報廢,現在有了高科技加持,我們就能讓其‘起死回生’。”這名維修員告訴筆者。
今年以來,該旅機關調研經費使用情況時發(fā)現,隨著模擬化訓練逐步推開,無人機部件損壞率隨之提高。面對旋翼斷裂、支架變形等常見問題,傳統(tǒng)的“換件維修”模式不僅周期長,而且單個部件采購成本較高?!懊看慰粗軗p的無人機,既心疼裝備損耗,更擔心訓練連續(xù)性難以保證。”該旅一名無人機操作教練員道出新裝備保障的痛點。
“表面看是經費損耗,深層次暴露的是保障能力短板?!泵鎸﹄y題,該旅黨委瞄準“推進裝備維修降本增效”的措施引入革新技術,在無人機專修室開辟自主維修陣地,既擰緊了資源消耗的“閥門”,也打開了戰(zhàn)斗力提升的“閘門”。越來越多的維修骨干在破解技術難題中練就了“即時精修”的硬功。
“降本增效的關鍵在于激活技術賦能。”該旅裝備管理科科長向筆者介紹,維保小組不僅實現大部分易損件的自主再造,更嘗試優(yōu)化結構,使維修后的部件更能抵抗沖擊,讓無人機的全壽命周期得以延長。
“裝備的自主維修能力是訓練的保障力,也是戰(zhàn)斗力的倍增器。”該旅無人機專修室負責人告訴筆者,節(jié)省下來的維修經費被用于購買先進的性能模塊。
“旅里‘花小錢辦大事’的創(chuàng)新之路證明,勤儉建軍不僅是簡單的節(jié)衣縮食,更要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保障效能倍增?!痹撀妙I導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把無人機部件維修經驗推廣至全裝備領域,讓“用技術創(chuàng)新降本增效”的方式向戰(zhàn)場保障最前沿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