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火箭軍“常規(guī)導彈第一旅”某營副教導員陳勤趕回四川北川老家,看望長眠于群山間的哥哥、“全國抗震救災模范”陳大桂——
你用生命托舉生命 我用忠誠續(xù)寫忠誠
■陳 平 鄧東睿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李永飛 攝影報道
來到哥哥10年前犧牲的地方,陳勤百感交集,有很多話想跟哥哥說。
早春,層林染翠,薄霧繚繞。四川省北川縣擂鼓鎮(zhèn)陳山村,本是個不知名的羌族小寨,因為10年前的那場大地震進入人們的視野,更因為一位烈士的壯舉而令人難忘。
2008年5月12日,休假在家的原第二炮兵“常規(guī)導彈第一旅”羌族排長陳大桂,在地震來襲的生死關頭奮力救出11名鄉(xiāng)親,自己卻被泥石流吞沒,全家只有在綿陽當老師的妹妹陳勤幸免于難。當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追授陳大桂“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榮譽稱號。
英雄忠骨長眠青山,地震廢墟旁如今已綠樹蔥郁,芳草遍地。清明前夕,已成長為火箭軍“常規(guī)導彈第一旅”某營副教導員的陳勤,帶著家人來到這里,看望離去10年的哥哥和其他親人。
撫摸著冰冷的紀念碑,還未張口,陳勤的臉頰上已經(jīng)滑落兩行熱淚。她有太多的話,想跟哥哥和其他親人說……
她想告訴他們,在哥哥犧牲兩周年紀念日,自己被特招入伍,走進他生前所在部隊,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起行進在導彈方陣中。在她看來,從軍報國是對親人尤其是對哥哥最好的紀念!
她想告訴他們,自己已成長為共和國第一代女子導彈發(fā)射號手,曾擔任我軍首個女子導彈發(fā)射連的指導員,帶著哥哥的夢想將導彈送上了藍天。
她想告訴他們,自己與旅里的“博士參謀”徐金華在導彈發(fā)射架下結緣。如今徐金華已成為一名出色的導彈工程師,陳勤也當上發(fā)射營副教導員,女兒真真已經(jīng)4歲,這次一家三口都回到了北川。
山風習習,吹亂了陳勤的頭發(fā),也吹干了她臉上的淚痕。她掏出兩枚金燦燦的軍功章,放在哥哥的遺像前,一枚是哥哥的三等功獎章,一枚是自己的二等功獎章。
雖然身材嬌小,但陳勤的身體里流淌著和哥哥一樣滾燙的熱血。走進女子發(fā)射方陣后,面對體能訓練、專業(yè)理論、操作技能等重重難關,她白天跟著學、晚上加班練,逐漸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導彈發(fā)射號手。因在重大任務中表現(xiàn)突出,陳勤榮立二等功。
“大哥是導彈測試號手,是幕后英雄。你是導彈發(fā)射號手,你幫大哥圓了發(fā)射夢想,相信他在天有靈,一定會感到欣慰!”愛人徐金華在一旁說道。
陳勤一邊擦拭哥哥的遺像,一邊點頭。在戰(zhàn)友們的眼中,陳大桂是烈士、是英雄;而在陳勤眼中,哥哥是榜樣、是力量!
這些天,隨著清明節(jié)臨近,不少鄉(xiāng)親來祭奠陳大桂烈士,有人采來大把的野花,有人擺上羌族祈福的“白石”。陳勤了解到,當年哥哥舍身救出的11名鄉(xiāng)親,過著美好的生活:陳言慶的女兒當上了村長,陳桂山的兒子在攻讀北京大學醫(yī)學博士……
羌笛有情,吹出聲聲幽婉。群山不言,忠魂永駐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