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軍事合作成就展①:《序 在戰(zhàn)火中誕生—— 建黨建軍中孕育》

來源:國防部網責任編輯:張詩夢2019-10-03 14:43

摘要:人民軍隊對外交往工作,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戰(zhàn)爭歲月。

192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介紹王正基等6名國民軍成員赴蘇聯(lián)學習軍事、政治的親筆信。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和紅軍的統(tǒng)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和紅軍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美國記者斯諾為毛澤東拍攝的照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后,黨和人民軍隊對外工作重點是爭取共產國際對軍事力量建設和武裝斗爭的支持。圖為曾來華指導中國革命的外國軍事顧問布留赫爾(加侖)、鮑羅廷。(布留赫爾(加侖))

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后,黨和人民軍隊對外工作重點是爭取共產國際對軍事力量建設和武裝斗爭的支持。圖為曾來華指導中國革命的外國軍事顧問布留赫爾(加侖)、鮑羅廷。(鮑羅廷)

遵義會議與會人員名單

1934年10月,由于黨內“左”傾教條主義領導者實行錯誤的軍事戰(zhàn)略指導,致使紅軍反“圍剿”作戰(zhàn)遭受嚴重挫折,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圖為油畫《湘江戰(zhàn)役》。

?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