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第九集:淚別梁家河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wǎng) 責任編輯:喬楠楠 2018-07-06 12:48:13

1969年年底,跟習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隊的知青王燕生當兵走了。其后,不斷有知青離開。

返城的閘門打開了。1971年,國家開始在知青中招工、招干、招生、征兵。每年有千余名知青通過這些方式離開了延安。到1976年年末,留在延安的北京知青只剩下918人。

1973年,習近平試圖叩開返城的大門,他希望上大學讀書深造,畢竟讀書是他最大的愿望。

這年,習近平和武暉一同去縣里參加了考試,習近平選擇的目標是清華大學。當時錄取的方式是考試加推薦,家庭成分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

習近平遭到了清華大學的拒絕——他是“黑幫子弟”。武暉的大學夢也破滅了,他只考上了延安師范學校。這個受北京知青影響,一心想走出梁家河去大城市看看外面世界的農村青年,一度非?;倚模脦讉€月才緩過勁兒來。

1974年,雷平生考取了延安大學,梁家河的北京知青就只剩下習近平一個人了。

1975年,清華大學分配給延安兩個名額,全部給了延川。習近平再次有了報考的機會,他三個志愿全填寫了清華大學。

“你讓我上就上,不讓我上就拉倒。”他認定清華大學了。

縣里將習近平報了上去,但是一觸及敏感的政治審查,延安地區(qū)負責招生的人猶豫了,清華大學招生的人也猶豫了。

這時,習仲勛下放的洛陽耐火材料廠出具的一份證明,沖開了那道看起來似乎難以跨越的“政審關”——“習仲勛同志屬人民內部矛盾,不影響子女升學就業(yè)”,

再沒有爭議了,習近平被清華大學錄取了。

開學的日子近了,可習近平依然在忙大隊里的事。一天,石春陽來找習近平,習近平與他談了大隊黨支部書記的人選問題。

“隨娃,我要上大學走了,支書誰當?”

“這個事難說,大家選誰是誰?!?/p>

“你可以當?!?/p>

“我不行,當不了?!?/p>

“你咋當不了?我以前也沒當過,現(xiàn)在不是當?shù)猛脝幔俊?/p>

“我怕我當不好?!?/p>

“你還沒當,咋就知道當不好?”

顯然,石春陽是習近平心里的合適人選。

幾天后,習近平召集黨員開會。會議快結束時,他說:“我快走了,下一任支書誰來當,咱們得選。我推薦隨娃當?!?/p>

接著是投票,每人發(fā)了一張紙條。紙條上,大家都寫的是“隨娃”。

石春陽說:“這個結果,其實不是因為我有多好,而是我們村里人信任近平。他推薦了我,大家才選我?!?/p>

離開梁家河的前一天晚上,習近平召集社員開了個座談會。石春陽至今還記得他說的話。

“我來咱梁家河這七年時間,學會了很多東西。咱梁家河的群眾無私地接納我、幫助我,讓我在這里步入社會,入團、入黨、當村支書;我從這里出發(fā),返城上大學。梁家河給我的一切,我一輩子都不會忘?!?/p>

習近平說:“要當好一個村的領導,必須一碗水端平。群眾最講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錢的事,你處理得不公,群眾也不答應;十塊錢的事,你處理得公道,群眾也不會有意見。無論大事還是小事,該咋辦就咋辦?!?/p>

他把頭轉向石春陽,說:“隨娃,梁家河以后要發(fā)展,你必須起模范帶頭作用。你是年輕人,當支書以后,要多動腦子,多思考問題,還要多聯(lián)系群眾,這樣工作才能做好,支書才能當好。如果處理問題不考慮群眾的感受,支書也當不好?!?/p>

1975年10月7日是習近平離開梁家河的日子。前一天晚上,他和鄉(xiāng)親們拉話一直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得較晚。當他早晨推開門走出窯洞時,看到院子里、道路旁站滿了人——大人、孩子、老人,全村人都來了。大家手里拿著紅棗、小米,默默地站著。他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這是他第一次當眾流淚。

人群里也有人忍不住哭了起來。一位老婆婆拉著習近平的手說:“你在這兒受罪了。到了好地方,可別忘了我們呀……”

習近平流著淚說:“你們對我這么好,我不走了,就在這兒扎根一輩子!”

“你快走,你上了清華大學,以后我們有條件去北京,就有人管飯了。”一位“小伙伴”向他吼叫。

這天,村子里的人都沒有上山干活,他們排著長隊為習近平送行,一直送到十多里外。梁玉明、石春陽、張衛(wèi)龐、呂侯生等12個人步行40多里,和習近平一起來到延川縣城。

晚上,大家住在呂侯生的三伯呂能勝在縣百貨公司的宿舍里。

10月8日,他們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紀念照,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照相。照相花了5元5角錢,大家湊齊了這筆費用,堅持不讓習近平出。照片中,習近平坐在前排當中,臉龐瘦削,外衣的扣子一絲不茍地扣著。

梁玉明一直把習近平送到了延安,送他搭上了南下的客車……

多年以后,習近平對梁家河這片土地做了深情的回望——

在他看來,梁家河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此他說:“腳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p>

在他看來,梁家河是一所學校,他在這里收獲很多。他說:“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二是培養(yǎng)了我的自信心?!?/p>

在他看來,艱難困苦能夠磨煉一個人的意志。他說:“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后來遇到什么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困難的條件下還可以干事,現(xiàn)在干嘛不干?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這個對人的作用很大。

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zhàn)的勇氣,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p>

他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他說:“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里。”(節(jié)選)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